钢构或成未来钢材需求新亮点
来源:大理沧龙物流有限公司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6年2月23日 点击:1650次
为了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除了在供给端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之外,国家也在大力发展耗钢产业,期望在终端需求不断萎缩的今天拓展需求空间。未来钢结构很可能成为钢市需求的新亮点。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就政府层面而言,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这对钢构的发展无疑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撑。因为钢结构建筑和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在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上都有很难的优势。特别是2014年3月中旬,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其中提到城镇绿色新增建筑比例要从2012年的2%提高到2020年的50%。此外,2015年7月份,住建部又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钢结构,特别提出要促进钢结构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现代化。
其二,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的钢结构市场也处于快速发展当中,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差距。据最简单的例子,我国钢结构房屋建筑仅占全国房屋建筑6%左右,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例相比。但是这种差距也意味着未来我国的钢构市场空间巨大,潜力无限。一些调研的钢厂负责人在接受笔者调研的时候更是表示,同样的厂房建设,钢结构建筑的耗钢量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两倍。一旦钢结构建筑大面积推广,对于钢市而言,需求等于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这将对钢市形成明显提振。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钢构市场前景广阔,但是短期内却很难对困境中的钢市形成实质性的提振。
首先,当前我国的钢结构房屋建筑仅占全国房屋建筑6%左右,大多数建筑依然是钢铁混凝土结构,这种建筑习惯极大的制约了钢结构市场的发展。加之钢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相比,在建造成本方面钢构缺乏成本上的优势,因此很难推广开来。
其次,就当前的建材市场产品结构而言,钢结构的产量依然不是很高。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国内建筑钢结构产量分别为3600万吨、4100万吨、4600万吨,占建筑用钢量9%~10%左右,占全国钢材总量的5%左右。和螺线等建筑用钢相比,钢结构占据的比例有限,这样产品结构不得到有效改善的话,短期内钢构很难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再次,当前地产行业陷入低迷的状态当中。后期地产行业将处于长期的消化库存状态,新项目开工缩水明显。因此,无论是钢结构还是钢筋混凝土需求都将大打折扣。因此即使钢构市场潜力无限,但是地产行业无法有效拉动需求,因此钢构对于化解产能过剩的效果也不会特别明显。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不难发现,钢结构作为重要的耗钢产业,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在粗钢产量中的占比相对较少,所以短期内很难扭转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压力。因此,期望通过发展钢结构来消化掉过剩的钢铁产能,来缓解当前钢铁行业巨大的产能压力短期内并不现实。对于当前的钢铁行业而言,要想有效地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才行。
要想脱困钢企必须主动减产,坚持减量化发展才行。至于发展钢构只能对于化解产能过剩起到辅助作用,只是这种作用短期内很难见效。因此短期内,钢构很难成为钢市脱困的"救命稻草"。
但是长期来看,发展钢构还是利好钢铁行业的。特别是当前钢结构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已经非常接近,在30层楼以上建筑中甚至成本更低,随着钢构成本优势显现,未来钢结构发展空间非常之大,这将对钢铁行业长期发展形成利好。